撒奇萊雅族屬於母系社會,採入贅婚,從妻居,情形與阿美族相同。婚姻持續一段時間,若是女方不滿意這個丈夫,可以將男方的行李堆置在外頭,男方會很識趣的拿走自己的行李離開,這時女方則會向外潑水,以結束這一段婚姻,而後男女雙方仍可以各自找尋另一段婚姻。
奇萊雅族的部落裡,同樣有與阿美族相似的年齡階級,據日本學者的田野資料所記載,在日治時期德興(sakor)的年齡階級(sral)是每5年進階一次。男子從嬰兒成長到15歲的時期,這個階級為幼年級(wawa)。15歲到23歲為青年級(kapah)的預備階級,必須要參加青年組前階級的未成年組,這個階級稱為Masatrot,他們必須開始住宿在青年集會所(taloan),服從上面階級的命令和指揮,接受訓練。
Sakizaya人早期的婚姻型態以所謂的招贅婚為通則,情形與阿美族相同。以Sakol為例,根據耆老的口述,以前每到年末時(豐年祭過後),部落的青年男女會利用這段農閒時間,時常在傍晚相互嬉戲為樂。男孩子常守著部落進出的入口(部落外圍多種植刺竹,以便守禦外敵),用樹子(通常為苦苓子)去彈打女孩子,若是自己喜歡的對象,彈打次數會減少許多,有時候男孩子常會在夜晚的時候,到喜愛的女孩子家窗前,吹奏口簧琴給女孩子聽。當男女雙方談及婚嫁時,男方必須到山裡頭尋找並撿拾大量的木頭,而且木頭的品質必須要最好的,數量大約是一到二個牛車的載承量,然後堆好放置在女方的家門前。結婚時,雙方必須要準備酒、檳榔和木材,雙方家長同意後,男方就可以正式進入到女方的家中定居。婚姻持續一段時間,若是女方不滿意這個丈夫,可以將男方的行李堆置在外頭,男方會很識趣的拿走自己的行李離開,這時女方則會向外潑水,以結束這一段婚姻,而後男女雙方仍可以各自找尋另一段婚姻。
早期Sakizaya人婚配的對象是以自己族人為主,與他族通婚情形很少,而且通婚對象一般以地理上相接鄰又非敵對的民族為主。到了日本時期以後,與他族通婚的情形才普遍增加。現以一九九八年田野訪問所紀錄的Kasyusyuan部落婚姻情況為例(國福里二鄰與部份三鄰)來說明。
從表中可以看出,Kasyusyuan部落的Sakizaya人,在婚姻配偶方面仍然是以Sakizaya人為主,七十對夫婦中,有二十九對,比率約為41.4%。其次為阿美族人,有十九對,比率為27.1%。河洛人則居於第三,有十一對,比率約15.7%。
年齡分佈方面,41歲以上者一般婚配對象以Sakizaya人與阿美族人為主,但是到了21歲至40歲這一個階段時,婚配對象呈現多元的局面。令人注意的地方是與平地人通婚的人數有十一人(這一階段人數有二十四人),顯示出這年齡層因為求學或是工作關係,與外界接觸頻繁,接觸的層面也擴大許多,因此與平地人通婚的人數則增加許多,甚至也可以找到與原住民其他民族通婚的情形。
老一輩的Sakizaya人大部份與同族人相互聯姻,然而因為與阿美族人地理位置相接鄰且雙方習俗類似的情況下,兩者通婚的比率非常的高。在北埔居住的Sakizaya人有的也與Kalyawan人通婚,甚至少部份因為受噶瑪蘭正名運動的影響,認為自己是噶瑪蘭人。近幾年,年輕的Sakizaya人因為求學、工作的因素,往大都市居住,交往的對象已不限於Sakizaya人或是阿美族人,婚配的對象包羅萬象,與平地人結婚的例子固然增加不少,連以往視為婚姻禁忌的太魯閣人、卑南族、布農族人,都成為司空見慣的情形。年輕一輩的Sakizaya人大多數不會限制自己嫁娶的對象,只要雙方喜歡即可。但是屬父母輩的Sakizaya人一般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與Sakizaya人結婚,至少也要和阿美族人,不過他們也知道時代在改變,孩子們的婚姻對象已非他們所能置喙的,只要在人品道德不會太差,一般說來多不予以限制。田野訪問過程中,一對六十餘歲的Sakizaya人夫婦,孩子們有的已婚,有的未婚,已婚者的配偶有阿美族人、河洛人以及太魯閣人,當問及到他們未婚的孩子,若是要結婚,希望孩子的婚配對象是哪些人?父親的態度是無所謂,只要孩子喜歡即可,不過在旁的母親聽到後,立即回應說:「當然要找Pangcah的。」(在這裡包含Sakizaya人)母親的理由是認為較好溝通。這或許可以點出目前Sakizaya人在婚姻的觀念裡,年輕一輩與上一輩內心的想法,雖然不至於產生衝突,但仍然存在著差距。
撒奇萊雅族人早期是種植旱稻與小米,特別是紅色糯米,公認是美味的主食。對於農作物,一般並不十分照顧,僅定時除草即可。在農瑕之餘,撒奇萊雅族人會用陷阱抓鳥、鼠等小獸,並集中烹調,以做為食物。撒奇萊雅族也是很會吃野菜的民族,並認為他民族都是向其學習的,不過只有牛吃的植物撒奇萊雅族人是不吃的。在作物成熟的季節,要準備收割之前,會先到balidas(臺灣山棕)前編織其樹葉,然後再用balidas去綁稻穗,這時候全家的人都要聚一次,在外面喝酒和糯米飯,割好balidas,準備慶豐收,慶豐收完後,每一家都要準備糯米三塊,放在家裡門口,來迎接mapalaway(巫婆)的到來,酒和檳榔也要放在門口任其享用。
Sakizaya人的部落裡,同樣有與阿美族相似的年齡階級,據日本學者的田野資料所記載,在日據時期Sakol的年齡階級(sral)是每五年進階一次。男子從嬰兒成長到十五歲的時期,這個階級為幼年級(wawa)。十五歲到二十三歲為青年級(kapah)的預備階級,必須要參加青年組前階級的未成年組,這個階級稱為Masatrot,他們必須開始住宿在青年集會所裡頭(taloan),服從上面階級的命令和指揮,接受訓練。成為Matrot時,親友們都會來祝賀 。在這裡補充說明的是,依照傳統慣例,新加入的人均需要鋪修部落的道路。 另外,為了訓練個人的人格意志,新加入的年齡階級必須到山中練習獨立生活,一切食物靠自己在野外取得,到了一定的時間才召回部落。在訓練山中獨立生活時,部落是禁止親友拿食物給受訓者食用,不過還是有些母親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,偷偷拿食物給小孩吃。新進者回到部落後,還必須以賽跑的方式快速到達部落裡,落在最後的人,長老們通常會用雞爪、薑葉、咬人狗或咬人貓的枝葉從後鞭打。新階級的組成,先由頭目、長老以及青年幹部開會討論來決定,然後以雞、diwas(一種祭祀用陶器)和酒向Malataw祭祀,最後才正式成立這個階級,這些儀式要在豐年祭前舉行。
每個年齡階級都會去命名,因部落差異而有不同的命名,不過均採取與荳蘭(Natawran)的方式,循環使用。例如德興(Sakol)的階級名如下 :
(一) Maola'
(二) Kohako
(三) Olalaw
(四) Ma'oway
(五) Alapalu
(六) Alamo'
(七) Mataboko
(八) Alamay
(九) Walawan
(十) Molaci'
(十一) Alapakas
(十二) Malasmas
在馬立雲(Maifor),其年齡階級為:
(一) Mataboko
(二) Malado'
(三) Maolaci'
(四) Ma'oway
(五) Alamutu
(六) Rara'ol
(七) Alamay
(八) Latwasu
(九) Labangasu
(十) Matabok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