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屬民族 ●排灣族 □ 魯凱族 □ 卑南族
所屬區域 屏東縣 春日 地區 家族群
中文名稱 □女子 ●男子 □有袖長衣 □有袖短衣 ●無袖短衣 □褲片 □裙片 □長裙 □胸兜 □長袖短衣 □披肩 □護腳布 □額飾帶 □耳飾 □頸飾 □刀帶 □綁腰帶 □織機 □織具
族語名稱 pasevayaqr
文物類型 男性服飾/館藏品
檔案編號 1199202067披肩-春日 199202067-1~
檔案類型 JPG
檔案大小 MB
數據與單位
解析度 300dpi
材質描述 Pasevayaqr(披肩)
尺寸描述 長約 74 cm×寬約 104.5 cm。(不含縫份)
重量描述 A:約384.5 g..
用途描述 遮護身體。身分顯示。
造型描述 型:以寬約34公分總長約74公分長方織布片,3塊拼接成為一塊大方巾(圖1),織紋以同方向並排,左右兩側上端釘縫3股編作為披肩的綁繩(圖3),物件收邊則以織布本體包捲。(圖10) 材質:身片與綁繩皆以苧麻染色為全件材質。
註:色號以台隆紗線車縫線色紗號為主。
圖紋配置描述 織品組合為右、中、左片3塊經線平行的方式組縫拼接(圖11),織紋以垂直線性並以水平2方連續為構圖。每一塊織布為單一塊織圖(圖2)圖紋為循環但色彩不循環的方式織作。
套件說明 一件。
組件描述 帽飾、長袖短上衣、背心、腰帶、短裙、後敞褲、手環、頸飾、琉璃項鍊、配刀
技法描述 1. 織作技法:pinakatitan 平織 2. 織紋名稱:vunalik 直條、maru aric(牙齒紋) (圖9) 3. 織作材質:legelege 苧麻 經線:多種顏色苧麻紗線排列(如圖3);緯線:橘色、綠色苧麻紗線排列。 4. 紗線尺寸 經線:0.2mm 緯線: 0.22mm 5. 經緯密度 經線:10條/cm 緯線: 9條/cm 6. 織品長寬 長度:75cm 寬度:102.5cm/左1:34cm;中:34.5cm;右:34cm 除外條件包邊遮蓋處不計算 7. 厚度重量 厚度:1.25mm 重量:384.5g 8. 色紗排列順序:
9. 尺寸表
服飾/文物圖錄 服飾/文物照片 正面
服飾/文物照片 背面
服飾/文物圖錄 細節照片
紋飾組合 ●平紋/直條紋 ●斜紋 □菱形紋 □山形紋
紋飾描述 織紋1: 名parukicikic如同鎖鍊一般指男人的工具(圖9),條數少得細緻變化, 3條經線2上1下的排列的紋樣。 織紋2:名paru aljis意指如同牙齒一般的紋樣。上下不同顏色紗線數列組排,在以色紗上下顏色互換數列而成。 織紋3:名saljad意指鋪滿沒有縫隙,為直條紋排列,色彩經線條數不同排列寬窄變化產生律動感。 圖紋組排: 1.以4條直線紋為一組saljad(無縫隙),上下包夾1組paru aljis (牙齒紋)成為一個單元。 2組paru aljis (牙齒紋)成為一個圖紋組合。 每2組paru aljis (牙齒紋)之間,相隔一段平織紋。 緯線以綠色、橘色織線數不規律型相織(圖15),隱約呈現條紋格狀的變化,卻不影響整體色彩型態的樣貌。
技術描述 ●平 織 □斜紋織 □顯經挑花 □ 搓線 技法而成
社會文化意義與紀錄 排灣傳統織藝老師許春美老師指出,細條紋的平織布常夾雜著許多紋樣細節,vunalik 直條紋、也有parukicikic如同鎖鍊一般的直條紋,色彩變化形成maru aric(牙齒紋)紋樣意有祝福健康等有不同祝福文化意涵。 伊箖.潞垡郳耀老師則說在排灣族的傳統社會階序裡,若以斜紋織布上織有人型紋及百步蛇紋樣只能給予mamazailjngan成員穿著,為排灣族男性穿帶彰顯地位或特殊功績織的穿著樣式。
服飾/文物使用描述 排灣族服裝形制中的披肩有兩種文化功能上不同的使用,在傳統服裝配件上多為男性所穿戴,素面的織布較多為一般身份的族人不需彰顯身分的場合使用,當男性在蹲坐時,圍以披肩以示禮貌。另一種不分男女所穿戴的披肩則為喪事所使用穿戴。 織有名paru aljis意指如同牙齒一般的紋樣多彩條紋的織品,具有祝福健康的紋飾隱喻。
參考文獻 王嵩山 1999 集體知識、信仰與工藝 p256 2001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p221 2001 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p139 陳奇祿 1992 台灣土著文化研究 p507 李莎莉 1998 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p431 2001 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p128
出版紀錄 1993天理大學 台灣原住民的服飾 241 2000苧綵流霞-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特展 陳永源356 2004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臺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排灣族•第三冊 第五卷 p365 2001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 方志榮 p251